2025年8月15日,由中国肺癌领域权威专家领衔的“佐利替尼真实世界研究者会暨肺癌脑转移高峰论坛” 在广州隆重召开。
会议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序幕,吴教授表示“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挑战,作为新一代的EGFR-TKI药物佐利替尼在脑转移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在真实世界中,我们需要比较佐利替尼和现有的脑转移治疗方案,以便寻找更利于患者的治疗模式”。随后,周清教授系统梳理了肺癌脑转移领域的最新研究突破,强调靶向治疗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汪斌超教授对佐利替尼III期EVEREST研究数据进行深度解读,揭示其在脑转移患者中的显著疗效与安全性优势。零氪科技赵阳团队就项目管理与数据质控方案展开说明,确保真实世界研究高效推进。在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针对研究方案优化、临床痛点解决展开深入探讨。
最后,吴一龙教授总结指出:在肺癌治疗相关药物临床试验中,必须以患者的利益为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我们期待这项多中心、前瞻性的佐利替尼“以患者为中心”的队列研究,能够为不同患者带来更明确的生存获益,推动中国肺癌脑转移诊疗迈入新阶段。
以下内容为访谈摘要
吴一龙教授专访
由您主持的全球首个针对EGFR阳性伴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RWS)即将启动,这一举措引发了行业高度关注。在EGFR-TKI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当下,对脑转移这一细分领域开展大型RWS,有何临床意义?
吴一龙教授:迄今为止,我们认为脑转移仍然是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最关键的一个挑战:初诊时约 25% 的患者已存在脑转移1-2,而随着治疗水平提升,疾病全程中脑转移发生率可达 50%3,脑转移已成为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现有三代 EGFR-TKI已在临床长期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不能非常有效的预防、治疗及控制脑转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来探讨新的能够专门针对脑转移的药物,解决临床上尚未满足的要求,这也是开展佐利替尼真实世界研究的意义所在。
选择佐利替尼作为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主要研究药物,是基于哪些临床考量?这项RWS研究的设计有何特点?
吴一龙教授:从EVEREST研究数据来看,对于EGFR突变阳性且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使用佐利替尼后出现 T790M 突变,序贯第三代 EGFR-TKI 治疗,中位生存期预计可进一步延长至 37.3 个月4。
基于这样出色的数据结果,佐利替尼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款专门针对肺癌脑转移的EGFR-TKI药物。
为了有更广泛的病人的人群来证实佐利替尼的临床研究作用,我们启动了本次真实世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虽为真实世界研究,但其设计采用了最新的 “以患者为中心” 的临床试验方法,与传统真实世界研究相比,存在三个(分组类别)差异。
首先这是一个前瞻性的研究。其次我们将患者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严格遵循佐利替尼上市前临床研究(EVEREST)的入组标准,以确证原有研究结论;第二类纳入上市前研究中因不符合入组标准而被排除的患者,属于宽容性入组;第三类为不愿参与临床试验但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即真实世界用药人群。最后核心的一点,将在 2-3 年横断面的时间内,集中纳入所有脑转移患者,通过临床统计学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偏差,使三组数据更能客观反映佐利替尼的实际疗效。
综上,此项研究旨在双重验证:一是验证 EVEREST 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二是在更广泛人群中明确佐利替尼对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佐利替尼作为一款新上市的药物,在EGFR突变阳性伴脑转移这一特定患者群体的治疗中引发关注。从临床实践角度来看,佐利替尼在现有治疗体系中应如何定位?
吴一龙教授:第一,我们需要一个新的EGFR-TKI药物来解决既往(脑转移治疗)药物的不足之处,佐利替尼的研发解决了脑转移这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传统药物存在蛋白质外排机制问题,而佐利替尼是目前唯一非外排蛋白底物的 EGFR-TKI,其入脑率可达 100%,且不会被外排机制排出脑外,这一独特机制使其在脑转移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佐利替尼不应简单按 “代际”(如一代、二代、三代)分类,而应基于其针对脑转移的独特作用机制进行定位,这也提示我们需重新审视 EGFR-TKI 的分类标准。
第二,作为全新机制的药物,其临床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例如一线使用佐利替尼后序贯二线治疗的长期疗效(OS),在三期研究(EVEREST)中已经有获益趋势,需要有更多临床数据来验证。
第三,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膜转移已成为新的临床挑战。佐利替尼凭借 100% 的入脑能力,有望在脑膜转移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也是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
周清教授专访
作为这项RWS研究的PI,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佐利替尼真实世界研究(RWS)设计?
周清教授:2024年11月,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完成了大型三期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实验,佐利替尼对比吉非替尼的EVEREST研究。在这个研究当中,佐利替尼以非常漂亮的阳性结果取得了很好的颅内控制的疗效(研究主要入组人群全部为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基于这一阳性数据结果,佐利替尼已经正式获批,用于一线的肺癌脑转移的人群。
临床研究在特定入组的患者中取得研究数据,受非常严格的入排标准的限制。因此,我们也非常关心在真实的(脑转移)临床场景当中,包括佐利替尼在内的所有(EGFR-TKI)药物的RWS表现。
目前,我们看到的(脑转移)RWS数据,主要来自于一些回顾性研究:一项奥希替尼回顾性研究,脑转移中位OS约2年左右(并不如预期)5,我们需要在循证级别更高的前瞻性RWS,来解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设计开展了佐利替尼这项大样本的前瞻性RWS。
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将全部入组的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分成了三个队列:一个队列是按照EVEREST的严格入排标准,采用佐利替尼的治疗,验证能否再现EVEREST的研究数据。第二个队列就是放宽入排标准,不再严格筛选患者,验证佐利替尼RWS疗效数据。第三个队列,RWS当中研究者(常规)使用的包括三代EGFR-TKI在内的临床治疗方案,以验证RWS现有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三个队列的样本量分别为200、200和400。也就是说佐利替尼2个治疗组合计400例样本量,RWS标准治疗药物400例样本量。
研究方案中,根据颅内病灶>3个、L858R突变、伴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预设了分层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分层,正因为在三期EVEREST研究中,佐利替尼存在更好获益。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前瞻性大样本的RWS,来验证这三种特定患者在真实世界的获益。
总之,800例的大样本前瞻性RWS队列研究,可以为未来的脑转移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可靠的RWS证据。
以佐利替尼为例,您认为未来肺癌脑转移领域还有哪些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周清教授:脑转移是一类预后很差的人群。无论是一线还是后线治疗,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向,比如佐利替尼已经获批在具有肺癌脑转移人群当中一线的标准疗法。
脑转移后线治疗也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常规的靶向药物治疗后,再次出现了颅内进展,尤其是脑膜转移,在临床上非常棘手。有了像佐利替尼这样具有(100%穿透血脑屏障)优势的药物,有助于克服现有的靶向药物(治疗瓶颈),为后线脑进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已非常成熟,比方说联合放疗或手术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还可以选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策略:比方说大分子的双抗,以及其他的目前正在探索当中的新药,跟小分子TKI进行联合进一步增效;与细胞毒性药物,比如化疗或者其他正在开发的ADC药物,跟小分子TKI的联合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目前这些EGFR-TKI联合治疗方向都有研究在开展,而对于脑转移的患者,佐利替尼不光是一个新药,在临床应用场景上和其他联合治疗方案都有很多新的组合值得探索。
对于肺癌,包括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正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通过新药上市以及更多治疗模式的组合,可以让患者有更长的生存获益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关于佐利替尼真实世界研究(RWS)】
AZD3759-CIT-401是全球首个大样本、专门针对脑转移的真实世界研究。是一项以病人为中心、两组三队列、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佐利替尼一线治疗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EGFRm+晚期NSCLC 患者的生存获益情况和安全性,及与其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等对比,佐利替尼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Preusser M, Winkler F, Valiente M, Manegold C, Moyal E, Widhalm G, Tonn JC, Zielinski C. 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ummary of a multidisciplinary roundtable discussion. ESMO Open. 2018 Jan 26;3(1):e000262. doi: 10.1136/esmoopen-2017-000262.
2. Kim M, Suh CH, Lee SM, Kim HC, Aizer AA, Yanagihara TK, Bai HX, Guenette JP, Huang RY, Kim HS. Diagnostic Yield of Staging Brain MRI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adiology. 2020 Nov;297(2):419-427. doi: 10.1148/radiol.2020201194.
3. Rangachari D, Yamaguchi N, VanderLaan PA, Folch E, Mahadevan A, Floyd SR, Uhlmann EJ, Wong ET, Dahlberg SE, Huberman MS, Costa DB. Brain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or ALK-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 Lung Cancer. 2015 Apr;88(1):108-11. doi: 10.1016/j.lungcan.2015.01.020.
4. Zhou Q, Yu Y, Xing L, Cheng Y, Wang Y, Pan Y, Fan Y, Shi J, Zhang G, Cui J, Zhou J, Song Y, Zhuang W, Ma Z, Hu Y, Li G, Dong X, Feng J, Lu S, Wu J, Li J, Zhang L, Wang D, Xu X, Yang TY, Yang N, Guo Y, Zhao J, Yao Y, Zhong D, Xia B, Yang CT, Zhu B, Sun P, Shim BY, Chen Y, Wang Z, Ahn MJ, Wang J, Wu YL. First-line zorifertinib for EGFR-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etastases: The phase 3 EVEREST trial. Med. 2025 Jan 10;6(1):100513. doi: 10.1016/j.medj.2024.09.002.
5. Sabari JK, Yu HA, Mahadevia PJ, Liu Y, Demirdjian L, Chen YH, Wang X, Passaro A. Overall Survival in EGFR-Mutant Advanced NSCLC Treated With First-Line Osimertinib: A Cohort Study Integrating Clinical and Biomarker Data in the United States. J Thorac Oncol. 2025 May 2:S1556-0864(25)00699-9. doi: 10.1016/j.jtho.2025.04.010.